第(3/3)页 “乔雨,你的意见呢?” “我……不太清楚。”乔雨闹了个大红脸。 在病理诊断方面,她的经验和水平都有待提高。远没办法与蒋薇这种超级人才相比。 “蒋薇,那你觉得患者的血栓是术前导致还是术后造成的?” 周灿又问道。 “这个还真不清楚。感觉应该是术后造成的吧!” 蒋薇能够知道大致的病因,却没办法诊断得更详细。因为这是护士学习的方向不同导致的。 要是护士也能像医生一样诊断具体的病因,那就太逆天了。 就好比周灿在病理诊断、手术两个领域都已经拥有了很高的水平,但是在护理方面却只是一知半解。远没办法跟乔雨、蒋薇她们相比。 “老师,我认为患者是术前检查不细致,没发现血栓,这才造成现在需要截肢的局面。” 周灿看向许医生。 刚才,他总算是摸出了蒋薇的一些底。 “确实有这种可能。而且就算术前检查不细致,术后出了问题,仍然有抢救机会。主诊医生却麻痹大意,认为是弹力绷带捆扎过紧导致,这才造成悲剧的发生。你们行医时,一定要仔细再仔细,把患者的生命放在心上。” 许医生一脸严肃的告诫着所有人。 给患者截肢以后,结果在手术中发现患者的髂静脉与股静脉内均存在血栓。 至此,真相大白。 这就是一起典型的医疗事故,值得让人深思和警惕。 患者经过截肢后,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休克、抗感染等治疗。等到周灿中午下了手术后,前去查看患者时,患者已经苏醒。 只是精神状态不太好。 脸色更是苍白无比。 这位大哥恐怕还不知道,他已经在鬼门关打过一回转了。 现在右腿虽然没有了,但是性命算是保住了。 中午几人在食堂吃饭的时候,杨治忍不住问道“老大,今后如果我遇到那个截右肢类似的患者,该怎么避免事故的发生呢?” 手下两个医生,杨治的性格开朗一些,蒲定东算是老实、木纳的那种。 他一般很少主动提问,而是默默的记笔记。 只有遇到实在查资料都搞不懂的,才会向周灿请教。 还有一个现象特别有意思。 他每次向周灿请教时都会低着头,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学生。 “遇到这类患者,术前做彩超、深静脉通畅试验、深静脉造影都能发现问题。市中心医院的那位主刀医生,正是术前检查不到位,没能发现深静脉血栓,却把大隐静脉剥脱,这才造成下肢静脉回流障碍。术后都已经出问题了,主诊医生却错误的认为患者的足趾肿胀、剧烈疼痛是因为绷带包扎过紧导致,从而再次错过了一次补救机会,最终引发下肢坏疽,只能截肢保命。” 周灿给两个手下医生分析着其中的病理机制。 自从他的病理诊断水平提升到六级以后,各种病理分析已经完全达到了主任水平。杨治、蒲定东,都只有点头钦佩的份。 当然,乔雨、马晓兰在旁边有时候也能学到不少知识。 今天还多了一个人,那就是蒋薇。 虽然许医生还没有最终点头答应让她留下来,但是周灿这一关已经过了。娄主任那一关更是早就过了。她留下来的概率几乎百分百。 她一边快速的消灭着食物,一边仔细听着周灿的病理分析。 能看出来,她的脸上同样流露出敬佩的表情。 周灿这么年轻,还只是个住院医师,却能有这么高的水平,确实非常牛b。 “老大,如果术后发现是深静脉血栓导致的,该怎么补救?” 蒲定东有些腼腆的提问。 也只有遇到这种非常感兴趣,又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,他才会当场提问。 “其实挺简单的,与处理其它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样,先做一个下行血管的旁路手术,确保下肢的血运恢复。然后再想办法做静脉取栓手术。取栓首选介入造影。介入取栓一方面属于微创,对患者的伤害小。另一方面也能确保血栓取干净。对于这种静脉血栓,介入取栓是非常好的首选方案。” 周灿赞赏的看了蒲定东一眼,然后耐心的给出了解决方案。 最古老的取栓是切开血管,工程大,难度高,创伤更是极大。现在随着技术不断进步,介入取栓术渐渐成为主流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